新闻资讯 分类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与流程发布日期:2024-03-20 浏览次数: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与流程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混凝土作为最常见的原材料,被广泛采用。其中,许多混凝土结构都是构筑在潮湿、多水甚至是酸、碱、油盐和其他各种对混凝土和砂浆结构明显有害的环境中,因此,在构筑混凝土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防渗、防水的要求,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长久耐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领域,其对于防渗和防水的要求尤为严格。

  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了诸多防水、防渗施工方法,但是这些防水、防渗施工方法依然存在防水、防渗效果较差的问题。

  S130:在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上铺设基底钢筋架构后,在所述钢筋架构中浇筑第三基底混凝土层;

  S210:对所述钢模进行涂油层刨光操作后,将所述钢模用拉结螺栓连接制备得到浇筑框架,并在所述拉结螺栓中间设置止水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10中,所述拉结螺栓与所述止水钢板的长度比为1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墙钢筋架构包括若干螺纹钢筋和若干扎线,所述扎线绑扎设置于所述螺纹钢筋。

  上述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建筑基底防水结构层的构建和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构建,对两个防水结构层以及两者的结合处分别进行防水防渗处理,建筑的整体防水防渗性能较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建筑基底防水结构层的构建和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构建,对两个防水结构层以及两者的结合处分别进行防水防渗处理,以进一步加强整体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上述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地下建筑以及低洼且土层含水量高的建筑等防水防渗要求较高的建筑。

  通过步骤S110对建筑基底的土层进行压实后,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强筑底强度,利于后续建筑物受力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土层的渗水量,利于整体建筑的防水防渗效果。例如,在所述步骤S110中,采用打桩机对所述土层进行压实操作,如此,可以加强对土层的压实程度。

  通过在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之间铺设所述防水卷材,这样,所述防水卷材可以隔绝从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渗透出来的水分,以避免水分进入至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内部,起到防水防渗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物整体结构的防水防渗性能,例如,在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根部位置处预留待搭接的部分所述防水卷材,这样,在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根部位置处预留待搭接的部分所述防水卷材就可以直接与建筑外墙进行搭接固定,避免基底与外墙之间的结合处出现渗水漏水的问题。例如,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2mm~3.5mm;又如,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3mm~3.5mm;又如,在所述步骤S120中,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3mm,这样,其厚度利于施工。

  为了加强所述防水卷材的机械强度,以及加强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之间粘持强度,进而加强防水防渗性能,例如,所述防水卷材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沙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一环氧树脂层、中固芯高分子树脂基材、第二环氧树脂层、第二粘合剂层及第二沙层,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一沙层粘接,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与所述第二沙层粘接,如此,可以加强所述防水卷材的机械强度,以及加强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之间粘持强度,进而加强防水防渗性能。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防水卷材的机械强度,以及加强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之间粘持强度,进而加强防水防渗性能,在所述防水卷材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和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材质相同设置,其包括50份~65份的烯烃共聚物、30份~45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份~10份的钛白粉、2份~3.5份的抗氧剂、22份~30份的白油、5份~10的沥青和8份~12份的煅烧硅藻土,在所述防水卷材中,通过在中固芯高分子树脂基材与第一粘合剂层之间设置第一环氧树脂层,以及通过在中固芯高分子树脂基材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设置第二环氧树脂层,环氧树脂中含有脂肪烃、醚基和极活泼的环氧基团,烃基和醚基具有很强的极性,能与中固芯高分子树脂基材界面产生电磁引力,且环氧基团能与高分子树脂基材的碳碳双键形成化学键,从而使中固芯高分子树脂基材与第一环氧树脂层以及第二环氧树脂层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此外,环氧基团能与粘合剂层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碳碳双键形成化学键,使第一环氧树脂层与第一粘合剂层以及第二环氧树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层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第一环氧树脂层和第二环氧树脂层作为过渡层使中固芯高分子树脂基材与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个防水材料各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以防止水的渗入,防水性能较好,如此,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述防水卷材的机械强度,以及加强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之间粘持强度,进而加强防水防渗性能。

  S130:在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上铺设基底钢筋架构后,在所述钢筋架构中浇筑第三基底混凝土层。

  为了提高所述混凝土表层的平整度,加强建筑物基底的美观程度,例如,在所述步骤S140中,还对所述混凝土表层进行磨砂处理;又如,在所述步骤S140中,所述混凝土表层的厚度为4cm~6cm;又如,还在所述混凝土表层之上铺设地砖或防水织物等,这样,可以提高所述混凝土表层的平整度,加强建筑物基底的美观程度,且还可以起到加强建筑物防水防渗的效果。

  为了加强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的密实程度,用于起到加强防水防渗性能,例如,在浇筑或铺设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法浇筑或铺设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又如,在第一基底混凝土、第二基底混凝土及第三基底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如,减水剂等,以提高自凝固程度,可以理解,在第一基底混凝土、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及第三基底混凝土强度增长过程中,整体体积会微微增大,从而产生压应力以抵消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达到防止或减少裂缝的目的,即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缝的产生,从而可以加强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的密实程度,用于起到加强防水防渗性能。

  为了提高第一基底混凝土、第二基底混凝土及第三基底混凝土的品质,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施工后的防水防渗效果,例如,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采用C15细石混凝土,其是指细石粒径在5~10mm范围内的混凝土,作为基底垫层作用;又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采用C25细石混凝土,其是指细石粒径在15~25mm范围内的混凝土,用于起到过渡以及粘持所述防水卷材的作用;又如,所述混凝土表层采用C10细石混凝土,用于起到基底表层防护作用。

  为了提高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的浇筑品质,例如,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的浇筑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合理划分施工作业面,混凝土浇筑应严格分层进行,并一次连续施工完成,前后及上下层之间接头应严格控制在水泥的初凝时间内,将操作工序分成几个作业组同时相向或相背而行,具体将操作工序划分为四个操作班组,分别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一个圆,并在圆周上平均分为ABCD四个节点,起点处: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分别对应ABCD四个节点,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同时进行浇筑操作,甲组和丙组在D点会合回头,乙组和丁组在C点会合回头。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固定区段,建立质量责任制,以确保施工质量,严格做到定点定量下料,每次定量下料,并在施工界限上作出标志,这样下料均匀,以避免下料像波浪形,一些大的骨料就集中到峡谷处,造成局部缺浆峰窝。这样,可以提高所述第一基底混凝土层、所述第二基底混凝土层及所述第三基底混凝土层的浇筑品质,进而提高后续的防水防渗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渗防性能。例如,在所述拉结螺栓中间设置止水钢板;又如,在所述步骤S210中,所述拉结螺栓与所述止水钢板垂直设置;又如,在所述步骤S210中,所述拉结螺栓与所述止水钢板的长度比为10:(1~2),这样,所述拉结螺栓可以提高所述浇筑框架的强度,通过设置所述止水铁板,可以防止水沿着拉结螺栓渗漏,形成引水通路,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机械强度,并且提高防水防渗程度,例如,在所述步骤S210中,还向所述浇筑框架内置入外墙钢筋架构。所述外墙钢筋架构包括若干螺纹钢筋和若干扎线,所述扎线绑扎设置于所述螺纹钢筋,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机械强度,并且提高防水防渗程度。另一方面,螺纹钢筋可以增加握裹力和止水能力。

  为了进一步防水防渗防性能,并且优化施工操作,例如,采用分段浇筑法在所述浇筑框架中浇筑外墙混凝土;又如,相邻两次浇筑外墙混凝土的时间间隔为6天~7天,这样,可以使上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充分收缩,以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然后再对施工缝进行防水防渗处理,从而减少渗漏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分段浇筑法虽然会增加施工缝,但是由于外墙的所述浇筑框架的限制,例如,所述浇筑框架的长度、宽度、开口以及复杂结构的限制等,尤其是在进行大型建筑的浇筑操作时,很难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法进行浇筑,即使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法浇筑也很有可能会产生浇筑后过度收缩等问题。但是,基底的混凝土结构层却可以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法进行浇筑,其原因在于,基底混凝土的建筑的浇筑框架具有较大的可施工面积,与外墙的所述浇筑框架有着本质的区别。

  基于采用分段浇筑法在所述浇筑框架中浇筑外墙混凝土,为了减少或避免由于采用此种方式带来的施工缝对整体建筑物的防水防渗影响,例如,在拆解所述建筑框架后,还对施工缝进行加强密实操作;又如,采用H-I改性树脂防水胶对所述施工缝进行涂覆操作,其中,H-I改性树脂防水胶包括A、B双组分,俗称AB胶,H-I改性树脂防水胶对混凝土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渗入混凝土体内的施工缝后,A、B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硬化树脂堵塞混凝土体内的施工缝。该硬化树脂在水浸泡下能产生微膨胀,进一步加强混凝土的防水渗漏性能,并且H-I改性树脂防水胶属可溶解于水的气硬性胶凝材料,在干燥状态下凝结硬化,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在20℃以上的干燥环境条件下,可以进行正常硬化化学反应,在低温状态下也可缓慢硬化,施工操作也极其便捷。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采用分段浇筑法带来的施工缝对整体建筑物的防水防渗影响。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及防水防渗性能,例如,折弯待搭接的部分所述防水卷材使其紧贴建筑外墙,这样,可以使得所述防水卷材更好地包覆基底结构以及外墙结构,更好地避免水分从两者的连接处渗漏出来,如此,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以及防水防渗性能。

  为了提高所述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品质,例如,在所述步骤S230中,还向所述外墙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操作;又如,在所述步骤S230中,每隔一预设时间向所述外墙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所述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品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渗性能,例如,所述回填土包括从上至下的如下层叠结构:混凝土层、碎石层、宕渣层、素土夯实层、黏质土层和基底土层,其中,所述基底土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水泥灰10份~20份、煤粉灰50份~60份、钢渣粉5份~7份、细砂土30份~45份、细卵石10份~20份,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渗性能。

  上述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建筑基底防水结构层的构建和建筑外墙防水结构层的构建,对两个防水结构层以及两者的结合处分别进行防水防渗处理,建筑的整体防水防渗性能较好牛宝体育官方网站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